“谢安筑埭称邵伯,荫下民声颂甘棠。”邵伯古镇是全国千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已有1600多年历史。2014年邵伯明清运河古道、邵伯码头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闸、淮扬运河主线(邵伯段)等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名录,邵伯古镇是大运河沿线遗产点最多的古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不断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月9日,市世遗办全体党员同志来到邵伯古镇,感受悠久的运河遗产文化,学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自身修养。
一下车引入眼帘的邵伯运河公园,春意盎然,水面宽广。据介绍,公园有五个文化主题片区:铁牛湾、桃花坞、净瓶广场、荷塘月色和茶花园。
大家沿着参观栈道边走边聆听讲解员讲解,依次通过滚水坝,滚水坝主要功能是蓄水减压。滚水坝的左右两侧是列入大运河申遗名录的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据考证她也是古邗沟的一段,是古代邵伯商贸繁盛的依托和见证。
踏上邵伯古堤,脚下便是历史。2006年,邵伯古堤作为京杭大运河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大运河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了邵伯四个码头:庙巷口码头、竹巷口码头、朱家巷码头和大马头。“其中,大马头的名声最响,时为官码头之一,素有‘邵伯大马头,镇江小码头’的说法,”讲解员说到。
随后,进入古街区,四角楼、老条石街等无不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记忆。许多景点或景观都体现了邵伯对于古迹的修复和保护性开发,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焕新发展。
为更好体验廉洁文化,党员同志们来到了邵伯巡检司和运河廉文化传承馆。运河廉文化传承馆是江都区纪委于2014年底结合大运河申遗和邵伯历史街区房屋修缮改造工程精心设计、布展的廉洁文化教育传承基地。运河廉文化传承馆遵循“大运河一线牵,廉文化融古今”思路,力求“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的平衡,致力打造“运河文化的展示点、历史文化的交汇点、廉洁文化的传承点”,由启廉台、正廉堂、思廉院、尚廉阁、清风苑、承廉楼、清风传习所七大板块组成,融展示、教育、互动、体验为一体,意在传承运河清风,感悟勤廉认知,积蓄廉洁能量。
两面墙上,一面书“廉”字,一面书“勤”字,警醒人们严于律己、清廉正直。
馆内循吏堂展示的清末画家王素的画作让人印象深刻,他1853年为躲避太平军攻打扬州而举家迁到了邵伯,根据邵伯当年沿岸、沿河风貌作成了这幅画,画上描绘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该画曾流失到日本、英国,2000年左右由扬州收藏家从英国拍卖会上购回国,现珍藏在扬州的双博馆。
参观邵伯古镇的末程,大家来到斗野园,园内有斗野亭,斗野亭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初建于河西梵行寺侧。古人将天上星宿分于四象二十八宿,扬州分野属斗,邵伯为斗星、牛星分野之地,故名斗野。斗野亭为北宋五大名亭之一,它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苏州的沧浪亭、徐州的放鹤亭、陕西宝鸡的喜雨亭并称为五大名亭。亭后有镇水铁犀,邵伯人俗称铁牛,该铁牛为清康熙四十年铸成,用以镇水。
在这里,党员同志们感受到源远流长的大运河文化、深厚的历史痕迹和文化记忆。一块大运河申遗时立的碑,肯定了单位过去的工作,更是提醒同志们未来要以更加奋发昂扬的精神,努力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世界遗产。
来源:扬州市世遗办
撰稿:陈雨欣、王子充
初审:姚家仪
复审:杨家华
审签: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