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湾作坝,冶园旧工场;
古今巧借事,三湾河韵长。
春意初醒的扬州三湾,过去曾是环境脏乱差的工业区,现在经过整治已打造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美丽公园,宛如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镶嵌于运河之上。
(三湾俯瞰)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三湾考察调研)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位于扬州古运河三湾段,总占地面积3300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520亩。“明代万历二十五年,为解决漕运交通的问题,按照‘三湾抵一坝’的思路,原有的100多米长河道改弯后变成了1.7公里,形成运河三湾。
时光流转,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古运河三湾段在工业化浪潮下,曾经是扬州市南部的工业区,那时候运河两岸聚集着农药厂、制药厂、染化厂、皮革厂、水泥厂等80多家企业,运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改造前的三湾地区)
为保证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唯一性等要求,《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明确要求,三湾段保护范围为背水坡堤脚外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两侧保护范围基础上外扩30米。保护规划还明确规定不得在保护范围内新建除水利、航运、防洪设施及景观绿化配套设施以外的工程。
(七里闸拆除重建工程正在施工)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扬州根据国家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规划纲要,突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对古运河三湾段开展了河道疏浚、驳岸改造等工程。经过三年多的治理,2017年9月,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昔日臭气熏天“杂乱地”摇身一变,成为风景秀丽的生态文化公园,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景区里以扬州剪纸文化而塑造的剪影桥、以古运河水波文化塑造的凌波桥,融入扬州园林特质的津山远眺等主要景点,呈现焕然一新的三湾。
(剪影桥)
(凌波桥)
在扬州古运河旁,不单单有生态公园,还有运河的文化传承。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从空中俯瞰,博物馆整体采用巨型船只造型,融入风帆元素,“驻扎”在三湾古运河畔。这是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馆藏1万多件套展品,涵盖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活态展陈着千年运河的“前世今生”。博物馆的大运塔,与北侧文峰寺的文峰塔、南侧高旻寺的天中塔,共同呈现‘三塔映三湾’的文化景观。
(当初的“三塔映三湾”构想)
(大运塔)
(文峰塔)
(天中塔)
(中运博俯瞰)
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还配套建设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运河非遗文化园,集“非遗、艺术、剧院、影视、休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在这里,可以体验茶、玉器、雕版、扎染、金工手作等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
(非遗文化街区)
如今的运河三湾已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江苏省最美运河地标”“江苏省最美生态修复案例”等多个殊荣。经过数年的改造,三湾从污染严重的工业区成为现在的居民休闲好去处,正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遗产”理念的鲜活运用。三湾向世人展示了生态保护、文化利用、历史传承的完美结合。
运河千年,碧波荡漾,烟花三月,船正帆张。蓝天白云下,我们共同欣赏三湾美景、感受运河魅力。
(梅花初放的三湾)
来源:扬州市世遗办
撰稿:陈雨欣
初审:王子充
复审:杨家华
审签: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