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25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江苏省文物局、扬州市人民政府作为支持单位,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承办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肖莉,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军霞,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建设管理处处长吴立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综合处处长毛尚礼,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世界遗产处处长黄晓帆出席会议,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执行副主席、扬州市政协主席陈扬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大运河沿线八省(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等大运河八省(直辖市)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代表对照《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等重要文件,全面梳理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进展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主持会议。
关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修缮展示、环境整治、宣传推广以及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阶段性进展,分析指出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强调,要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高质量完成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任务。他指出,各地近期要结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调查认定公布,提升保护级别;持续加大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持续实施保护修缮,推进跨部门协同;强化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管控能力,健全规划体系,细化落实管控要求;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实时监控处置,推动信息共建共享;提升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展示水平,加快推进枢纽遗址展示;探索乡村文物和线性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WCCO要继续推动“走出去、引进来”,宣传我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理念、案例,借鉴吸收各国运河遗产保护经验,加强城市交流;加快推进江苏省重点建设区建设,充分发挥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作用,承担江苏省内大运河文化遗产管理部分职能。
陈扬致辞时表示,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会议在扬州的召开是对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鼓舞和鞭策。近年来,扬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率先颁布实施《扬州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运河大剧院和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高品质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聚力打造运河“十二景”,连续举办15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并升格为国家层面论坛,古老运河已焕发出勃勃生机,“世界运河之都”正展现出独特魅力。未来,扬州也将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持续打响大运河文化品牌、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努力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孙军霞指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23年工作要点》中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召开现场会议,总结交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利用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因而此次会议非常及时和必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功能工作,一是系统把握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总体工作进展。二是深刻理解贯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重要原则。坚持保护优先、传承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以大运河为抓手,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强化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是深入细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联动,持续推动督导评估工作。
中央宣传部宣教局建设管理处处长吴立斌介绍了中央宣传部协调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情况。紧紧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抓好总体规划编制,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大项目引领工作并发挥重点建设区的视察作用。指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工作仍处在“进行时”,且核心任务是保护、传承、利用,要进一步实现文化、空间布局方面的工作载体创新,长期做好大运河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还将更大力度地调整、优化和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工作,并继续完善大运河文化公园体系建设,总结前期工作成果,结合各地具体实践经验,进一步扩容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范围。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综合处处长毛尚礼表示,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强调“建用并重、以用促建”。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建设,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包括相关部门编制和出台有关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一系列专项规划。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三是支持大运河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支持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举办非遗传承人研培班,促进非遗产业经济发展,支持举办中国大运河非遗旅游大会等。四是推动大运河区域文化带和文化产业群建设。支持指导大运河沿线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五是加强大运河文化艺术创作,鼓励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展演相关题材作品,积极参与文旅部主办的文博展演等重大活动,为优秀作品提供传播推广平台。
会前,与会人员调研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三湾核心展示园,并开展了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分组交流发言及讨论活动。
来源:扬州市世遗办
撰稿:徐蓉
初审:王子充
复审:杨家华
审签:朱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