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遗驿站数盂城,古往今来久负名。
钟鼓更楼传岁月,邮亭车马递人生。
盂城驿,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南门大街馆驿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隆庆二年(1568年),知州赵来亨按旧制重建,此后,知州张德盛、冯馨、朱荣桂等人先后重建或增修,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
1985年,被历史尘埃湮没几百年的盂城驿,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通过修复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驿站的建筑风格古色古香,造型奇特,结构严谨,梁柱构造、榫柱等结构衔接天衣无缝,不愧为“苏北一绝”。1995年6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盂城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盂城驿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包含盂城驿在内的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水陆兼备的古驿站,这里又是和运河息息相关的。倘若没有运河,这座古城,又缘何被选中,能够揽下一路的仆仆风尘?推开盂城驿的大门,仿佛还能看到,那些匆忙交接文书的信使,那些喘着粗气的马儿,以及鼓楼之上那一声声曾经响彻古城的鼓声。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置身古城的每一栋建筑中,去瞻仰历史的遗迹,体会历史文化。
门厅——厅前悬挂“驿”字灯笼一对,门上方悬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朱学范题写的“古盂城驿”横匾,大门左侧的绿字白字“邮驿博物馆”竖牌为原国家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题写。大门西侧的狮子盘绣球石鼓造型古朴,形象生动,似乎想唱出古代驿站的心声,迎接各方游客前来参观。两厅后车厢房为存放迎送器具的轿房,两厢房为通信、运轿工具的驿具房。
皇华厅——穿过门厅,越过一个小小的“天井”,就是盂城驿正厅。它是五开间明代建筑,三明两暗,其中明间为皇华厅,其功能是传宣政令,也是古代高邮州官拜望过往上级官员的地方。中三间屏门上方悬挂“皇华厅”匾额,下方为“明、高邮州城图”,两侧悬挂“消息通灵会心不远,置邮传令盛德留行”的联,廊檐两侧的抱柱上悬挂着“国中置驿交通利,天外飞鸿顷刻来”的楹联,这两副楹联把古代驿站的功能和作用概括得很是精当。
正厅主要陈列驿、马、船统计表,值班表,分工职责表等驿站图表及《水驿捷要歌》《驿夫泪》等诗篇,厅中为官是接待场面,东房为签房,办理公文之处,两房为驿站人员构成雕塑,形象栩栩如生。整个厅堂形象地再现了盂城驿当年的生活原貌,可让往来的游客充分领略到邮驿文化的丰富内涵。东暗间为驿丞签押室,西暗间则是驿丞的寝室兼书斋。
驻节堂——驻节堂又称后厅,是从正厅向后走,再越过一个小天井的地方,它也是三明两暗的五间房舍,整个建筑的梁柱为明代驿站遗存,是盂城驿的精华所在。该地方是驿丞接待各路使节及四方宾客的场所。后厅檐柱上的楹联是:“过客相逢应止宿;征途到此便为家。”厅堂两侧的楹联写得很富有诗意:“梅寄春风劳驿使;葭怀秋水托鸿邮。”正厅、后厅都保留着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尤其后厅,是原汁原味的明代建筑。后厅梁架上面的木雕,有象征万事如意的“玉如意”,象征年年有余的“双鱼跃龙门”和象征必定胜利的“毛笔银锭”,还有“八仙过海”“和合二仙”“状元及第”“刘海戏金蟾”及“犀牛望月”等,丰富多彩、精美绝伦。东西房为古色古香的寝房,后院为驿卒舍和库房厨房等地。
礼宾轩——转过驻节堂,后面就是库房。由库房右拐向东,就到了礼宾轩。礼宾轩是过往官员及使臣临时休憩的场所,它的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还有一座观测时间的“日晷”和一个小巧而精致的金鱼池。庭院的西侧是曲廊,曲廊的内壁上镌刻着明清文人们吟咏盂城驿的诗词。
鼓楼——鼓楼是驿站里用来值更报时、站岗瞭望、报捷庆典的地方。该建筑为十字脊三重檐结构,方形,上下三层,高达四丈三尺五寸,是驿站值更守夜,站岗望,传鼓报的制高点,亦是今天盂城驿的形象标志物。所以,由原邮电部发行的纪念邮票《古盂城驿》就是以它为主画面设计的。
鼓楼的顶层下悬挂由该建筑设计者、东南大学教授潘谷西先生题写的“鼓楼”匾额;二层悬挂着国家外交部原副部长姜恩柱题写的“飞”,中明史学会执行会长刘重日先生题写的“置邮传命”等匾额;鼓楼的底层内墙上嵌有黑色大理石,大理石上有《重修盂城驿记》和《捐助纪念碑》。
由木质楼梯登到二层,二层有回廊,站在回廊上凭栏远眺,向东可看到净土寺塔、魁星阁,向北可看到文游台及市区,向西可看到波光粼粼的高邮湖和逶迤如练的大运河及河中岛上的镇国寺塔。如果再上一层楼,便可看到一面直径三尺多的牛皮大鼓,敲响它,声音可传得很远很远。再望四方,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两览河湖,渔帆点点,应塔耸立;在观平畴,禾稼葱葱,绿野无边;南看通衢,车轮浓浓,昼夜不息;北堂皇古城,高楼处处,日新月弄,真令人心旷神怡。
庭院区——该区由小池、曲廊、石栏、院落等组成,为古代官员“棠荫之瑟”,院内红花绿草,相映成趣,挂衣芭蕉,控瑟瑟,池中红鱼戏水,荷莲初放,回廊古色古香,曲径通幽。历代讨人吟咏高邮驿站的诗词嵌于廊壁,供人品赏。
马厂区——从鼓楼向东几十步,是马厂区。由马神庙、马棚、石马、上马石、栓马柱等组成,这些都能使游人从中窥见古代驿站马厂区的一斑,石马更可供人留影增加情趣。而对于庄严肃穆的马神庙来说,驿夫们接受递传的任务后,往往都要到庙里来烧上一炷香,磕上几个头,让马神菩萨保佑自己一路平安。马神庙东侧是一排马房,西侧有一匹与真马差不多大的石马,马旁边有几块“上马石”,石马是盂城驿修复时才雕塑的,而毫不起眼的“上马石”却是地地道道的秦汉时期的古董,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展览区——由马厂区向北,相继有两个展览室,“中国古代邮驿史”展区以大量的照片、实物和图表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信息传递的国家,有着发达的邮驿文明史。而“高邮说“邮””展区,则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开邗沟通驿路说起,相继说到秦王筑高台建邮亭,说到汉以后历代相传的邮驿之路,高邮亭一直在此驿道线上,说到唐宋水马驿,说到明清的盂城驿,一直说到1912年北洋政府正式宣布裁撤驿站,真正是“一支邮之歌,从古唱到今”。
两个展览室的面积虽不大,却是我国唯一的古代邮文化展示,它以翔实的史料,精练的文字,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古代邮驿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因邮而生、因邮面盛的高邮“邮”史,借此“以邮会友,以邮兴邮”,使人得到邮文化的薰陶和教育。
来源:扬州市世遗办
撰稿:姚家仪、王子充
初审:陈雨欣
复审:杨家华
审签:朱媛